北部粽:香氣撲鼻,口感Q彈
✨ 特色:
營養分析:500-600大卡/顆,約有一碗飯🍚的澱粉量(=四份澱粉)+2-3份油脂
使用炒到半熟的糯米,再包入豬肉🐷、豆乾、滷蛋🥚、蝦米🦐、香菇🍄等餡料,粽子包好後再連同粽葉一起蒸熟。
吃起來有濃郁粽葉香,米粒Q彈有嚼勁,搭配甜辣醬更添風味。
南部粽:綿密香滑,餡料豐富
✨ 特色:
營養分析:400-500大卡/顆,約有3/4碗飯的澱粉量(=三份澱粉)+1-2份油脂
用生糯米直接包裹炒熟的香菇、花生🥜、魷魚、栗子🌰、蛋黃等餡料,再放進水裡煮到熟。
口感綿密偏清淡,搭配花生粉或醬油膏提味,風味更升級。
中部粽:融合蒸煮工藝的美味
✨ 特色:
營養分析:450-550大卡/顆,約有3/4碗飯的澱粉量(=三份澱粉)+1-2份油脂
結合了北部粽以及南部粽的作法,將泡過水的糯米炒至半熟,再加入餡料蒸煮。
台中特有的東泉辣椒醬🌶️,常是中部粽的最佳搭檔!
🍡 甜粽大揭密:糖分知多少?
豆沙粽:甜蜜又濃郁
營養分析:250-300大卡/顆,約有3/4碗飯的澱粉量(=三份澱粉)
豆沙🫘內餡通常加入砂糖與豬油拌炒,每顆約120g,精緻糖含量高達30-40g。
鹼粽:黃金透明、Q彈軟糯
營養分析:150-200大卡/顆,沾取砂糖後為200-250大卡/顆,約有1/2碗飯的澱粉量(=兩份澱粉)
鹼粽為求口感與色澤,常添加鹼水,若鹼性過高會影響維生素吸收,孕婦🤰與孩童🚸需注意食用量。常見吃法是沾砂糖,風味獨特。
水晶粽🔮:適合大眾
營養分析:160-180大卡/顆,約有1/2碗飯的澱粉量(=兩份澱粉)
使用西谷米取代糯米製作外皮,糖分較低,每顆約含20-25g精緻糖,適合大眾。
🥗 DIY健康粽子,熱量少一半!
💡 Tips:
高纖米類取代部分糯米:使用糙米、紫米或藜麥,增加膳食纖維🥬,延長飽足感。
低脂餡料:用雞肉🐔或豆腐取代豬絞肉,減少油脂攝取。
添加蔬菜與豆製品:筍絲、豆干、菇類不僅能增添口感,還能減少熱量負擔。
🍽️ 如何健康享用粽子?
注意份量:一次不超過一顆,或與家人朋友分享,一起享受美味。
減少醬料使用:像甜辣醬、花生粉或砂糖適量即可,避免額外熱量與鈉攝取。
搭配均衡飲食:配青菜豆腐湯或是搭配生菜沙拉🥗,避免單一高澱粉量的飲食型態。
📌 營養師小提醒
端午節吃粽子不僅是傳統文化的象徵,也是一道富有特色的佳餚。透過了解不同地區粽子的營養成分與特點,我們可以在享受節日氣氛的同時,做出更健康的選擇。無論是選購還是自製粽子,適量攝取、多樣化搭配是關鍵,讓您在節慶🐲中既能品味美食,也能維持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