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質的重要角色:紅血球的好夥伴
1. 幫助紅血球形成:
鐵是血紅素(Hemoglobin)的核心成分,而血紅素正是紅血球裡負責攜帶氧氣的重要分子,沒有足夠的鐵,紅血球無法執行正常工作。
2. 氧氣的搬運員:
鐵協助氧氣輸送至全身,確保各個器官、肌肉💪和組織有充足的氧氣供應,來進行正常生理機制運作。
3. 支持能量代謝:
鐵也參與能量的生成,支持運動🏃♂️、工作及日常生活維持活力和精神。
4. 肌紅素的成分:
肌紅素(Myoglobin)是肌肉裡負責氧儲存的重責大任,有助於運動表現和肌肉健康,尤其是運動員和健身愛好者🏋️,更需要關注鐵的攝取量!
當身體缺鐵時,可能會出現疲倦無力、注意力不集中、頭暈、甚至臉色蒼白、指甲脆弱等症狀,這些都是鐵質不足的警訊。所以我們要注意鐵的充足,而鐵主要分為兩種類型:
1. 血基質鐵(Heme Iron):
主要來自動物性食物,吸收率高,約15%~35%。
2. 非血基質鐵(Non-Heme Iron):
主要來自植物性食物,吸收率較低,僅約2%~20%。
因此補充鐵質以動物性食物🐾為效率最高,例如:
1. 牛肉🦬(每100克約含3毫克鐵):
牛肉不僅高鐵,也富含蛋白質和鋅,是補充體力的好選擇。
2. 鴨血🦆(每100克約含20毫克鐵):
鐵含量超高,簡直是福音!搭配蒜苗或蔬菜炒一盤,營養滿分。
3. 豬肝🐷(每100克約含11毫克鐵):
豬肝鐵質豐富,也是維生素A的優質來源,但膽固醇含量較高,建議適量攝取。
4. 豬肉🐖(每100克約含1.3毫克鐵):
雖然含量不如牛肉,但也是日常容易取得的補鐵來源。
那如果想要補充植物鐵怎麼吃才有效?
雖然植物性食物的鐵吸收率較低,但我們還是可以透過搭配一些食物來提高吸收效率,例如:
1. 蔬菜類🥬:
紫菜(38毫克/100公克)、紅莧菜(8.5毫克/100公克)、紅鳳菜(6毫克/100公克)、菠菜(2.7毫克/100公克)和扁豆(1.6至2毫克/100公克)等,是經典的補鐵蔬菜,建議燙熟後加一點檸檬汁調味,維生素C可以大幅提升非血基質鐵吸收率!
2. 豆類:
大豆(黃豆)(15.7毫克/100公克)、黑豆(7.3毫克/100公克)都是相當不錯的來源,可以選擇豆漿、黑豆漿、豆腐、豆干、毛豆、生豆包等等補充蛋白質的同時,也能補充到鐵,是素食者的食材好選擇!
3. 種子類:
黑芝麻(10.3毫克/100公克)、南瓜子🎃(8.5毫克/100公克)、奇亞籽(7.7毫克/100公克)及腰果(5.7毫克/100公克)等皆含鐵質和纖維,還可以補充好的油脂,是日常嘴饞時的小點心首選。
4. 全穀類:
皇帝豆🫛(6毫克/100公克)、鷹嘴豆(5-6毫克/100公克)和燕麥(3.8毫克/100公克)等也有一定的鐵含量,適合作為三餐的主食基底。
記得這些神助攻的給力隊友:
1. 說到補鐵,就不能忽略維生素C的重要性!
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的吸收,兩者一起搭配,吸收效率加倍。因此鐵質食物搭配水果,補鐵效果更佳!例如吃牛肉時搭配檸檬水🍋,或是餐後來一盤水果拼盤,都能提升吸收效率。
2. 乳鐵蛋白對人體吸收鐵具有正面影響
具有高度親鐵性,能與鐵(Fe²⁺和Fe³⁺)牢固結合。每個乳鐵蛋白分子可以攜帶兩個鐵離子,尤其是在腸道環境中發揮以下作用:
· 調節體內鐵的穩態,幫助運輸和儲存鐵:防止自由鐵過多引起氧化壓力。
· 限制有害微生物的鐵利用:很多病原菌🦠需要鐵來繁殖,乳鐵通過與鐵結合,減少病原菌可利用的鐵,從而抑制其生長。
· 促進鐵吸收:乳鐵能協助鐵的穩定釋放與吸收。日常飲食中加入乳鐵含量高的乳製品🥛,並搭配富含鐵的食物(如紅肉、內臟、豆類等),是提升鐵吸收的有效策略;植物性飲食中的鐵吸收率較低,乳鐵可以幫助提升非血基質鐵的利用效率,同時減少自由鐵過量帶來的風險。
· 減少鐵引起的刺激:添加乳鐵的營養補充劑💊能幫助提高鐵吸收,並通過穩定鐵離子降低不良反應。
另外還要小心這些「搶鐵」的食物和習慣
除了吃對食物,也要注意一些可能影響鐵吸收的飲食習慣:
1. 咖啡☕與茶:
含有單寧酸,會影響鐵的吸收,建議餐前後一小時內避免飲用。
2. 礦物質競爭:
鈣和鐵會競爭吸收通道,如果正在補鐵,記得避開同時大量補鈣,例如牛奶🥛和鐵劑分開吃;雖然高劑量鎂或鋅等也會競爭吸收,但若非高濃度補充劑,則無需擔心。
3. 高纖飲食:
纖維過多可能干擾礦物質的吸收,建議均衡攝取。
缺鐵不是一天造成的,補鐵也需要時間,特別是當身體有狀況時,更需要有計劃地進行補充。建議透過均衡飲食為主,搭配適量補充劑或醫療👨⚕️建議,才能真正改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