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待在冷氣房或是寒冷的冬天☃️,手腳常常覺得冷冰冰的嗎?
這不僅僅是小問題,其實有可能是體內血液循環開始已經開始出現問題了解潛在原因並從飲食和生活習慣找到手腳冰冷的改善方法⚠️
手腳冰冷可能原因?
1.三高問題:
在飲食建議上,針對外食族群在食物選擇上要留意,避免精緻澱粉類食物過量攝取,例如:蛋糕🍰、泡麵🍜等,確保每日蔬果量攝取足夠,健康成人可以參考國民健康署每日飲食指南,根據個體化參考每日攝取熱量再去斟酌蔬菜及水果攝取量喔!
2.貧血:
貧血會使紅血球運送氧氣的能力下降,導致身體器官的氧氣不足,進而可能會有手腳冰冷❄️的狀況出現。需要先了解自己貧血種類,才知道飲食要注意哪些營養素的補充喔!
3.甲狀腺功能低下:
會降低身體新陳代謝速度並影響身體的溫度調節能力🌡️,飲食可能需要補充富含碘的食物,以及維持適當熱量及蛋白質攝取,避免甲狀腺功能低下惡化。
4.雷諾氏症:
好發於女性,在天氣冷或有情緒壓力時可能會使身體的某些部位(如手指或腳趾)感到麻木及冰冷,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適當穿著保暖衣物並避免壓力🧤,可以減少症狀的發作。
5.不良生活習慣
(1) 長期抽菸🚬: 可能會阻斷周邊神經結傳導,導致動脈血管壁變硬後失去彈性,使得血管壁通透性變差,血液量減少,進而造成手腳冰冷。
(2) 緊張、壓力😣: 當人處於焦慮和壓力狀態時會激活交感神經系統,這會使得身體傾向於將血液供應給身體核心器官,導致流向手腳等末梢部位血液量減少。
飲食改善方法
1. 每餐一碗熟蔬菜🥬、每日一個拳頭量水果🍎
由於蔬菜與水果是人體從天然食物中主要攝取到維生素C的來源,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功能並參與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有助於穩定情緒。
2. 天然食物的澱粉不用刻意避開、紅肉的瘦肉部位其實也很營養
許多人擔心澱粉過量會變胖,但其實會不會變胖主要關鍵還是在於熱量盈餘,加上足夠動物性來源的蛋白質攝取🐷,可以攝取到豐富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的功效是什麼呢?
3. 每日攝取1份堅果種子類
像是南瓜子🎃、芝麻、葵瓜子、腰果等堅果類食物富含礦物質鎂,鎂有助於維持心臟肌肉及神經的正常功能。
4. 足夠水分攝取
根據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腎臟內科表示,建議腎功能正常成人每日平均攝取水量應落在體重乘以30毫升💧,足夠水分攝取可以幫助避免血液過於濃稠,維持血壓正常
5. 避免過量咖啡因☕和酒精性飲品🍺,來一點肉桂粉、辣椒等天然辛香料吧🌶️
像是辣椒中含辣椒素及肉桂含肉桂醛可調整體質,而根據臺灣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每天咖啡因攝取量應不超過300毫克、孕婦不超過200毫克。以超商大杯熱美式為例,含有290-320毫克咖啡因,大杯熱拿鐵約有180-225毫克不等。現煮咖啡業者須標示咖啡因含量,紅色代表每杯咖啡因總含量200毫克以上,黃色代表每杯咖啡因總含量100-200毫克,綠色代表每杯咖啡因總含量100毫克以下!
參考資料來源:
a.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
b.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c.國泰綜合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