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炎熱的夏季到來,腸病毒🦠感染的風險也隨之增加,特別是在幼兒和學齡兒童中更為常見,腸病毒雖然大多數情況下症狀輕微,但少數感染可能引發重症,對健康造成影響,而日常生活😷以及飲食習慣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呢?
腸病毒的特徵與傳播途徑是什麼?
腸病毒是一組病毒的總稱,包括柯薩奇病毒 (coxsackievirus)、腸病毒71型(EV71) 等,其中腸病毒71型 (Enterovirus Type 71) 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依據國內歷年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疫情每年約自3月下旬開始上升,於5月底至6月中達到高峰後,即緩慢降低,而後於9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一波流行。以年齡層分析,患者以5歲以下幼童🚸居多,約佔所有重症病例90%,腸病毒可以引發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常引起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 及疱疹性咽峽炎 (herpangina)
其主要透過下列途徑傳播:
(1) 糞口傳播💩:經由不乾淨的手接觸食物或飲水。
(2) 飛沫傳播👄:透過咳嗽或打噴嚏的飛沫。
(3) 接觸傳播🤚:經由接觸受污染的物品。
日常生活中的預防措施
1. 保持良好手部衛生
手部清潔是預防腸病毒的關鍵步驟。
(1) 正確洗手方式:使用肥皂🧼與清水搓洗至少20秒,尤其是如廁後、餐前或接觸嬰幼兒後。
(2) 避免觸摸眼口鼻:減少病毒進入體內的機會。
2. 強調環境清潔
腸病毒在潮濕💧且溫暖的環境下更容易存活,因此保持環境乾淨相當關鍵。
(1) 玩具和生活用品:定期使用稀釋漂白水擦拭消毒。
(2) 通風環境:降低病毒存留於空氣中的時間。
3. 避免密切接觸腸病毒感染者通常具有高度傳染性,應避免讓健康兒童與感染者接觸。
營養與抵抗力:如何從飲食上助力預防?
營養均衡對於強化體內系統至關重要,以下是幾種與腸病毒預防相關的營養素與食物建議:
1. 維生素C
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於鐵的吸收。
(1) 來源:柑橘類水果🍊(如橙子、檸檬)、奇異果🥝、紅椒。
(2) 建議攝取量:從13歲青少年開始到老年人都是每日建議100毫克,而4-6歲小朋友50毫克。
2. 維生素D
維生素D在調節中扮演重要角色。維生素D有助於維持體內系統平衡,可能間接幫助降低風險,根據研究顯示,維生素D具有間接保護作用。
(1) 來源:足夠陽光☀️照射、深海魚(如鮭魚、沙丁魚)、有強化維生素D的牛奶🥛。
3. 優質蛋白質
人體的白血球、淋巴細胞等細胞,以及抗體的合成都需要足夠的蛋白質。有研究發現,高品質的膳食蛋白質來源(例如瘦肉、魚、雞蛋🥚和豆類)有助於小朋友增強體力,特別是針對高風險的群體。
(1) 來源:大豆製品(如傳統豆腐、豆乾)、魚類、雞蛋、瘦肉。
4. 益生菌與膳食纖維
腸道健康也與之息息相關,益生菌可調節腸道菌群平衡,膳食纖維則是益生菌的食物。近年一項研究指出益生菌能促進體內系統的調節,平衡發炎反應。
(1) 來源:優格、發酵食品(如味噌、泡菜)、全穀類、蔬菜🥬。
營養師貼心提醒
預防腸病毒需要多層面的努力,從良好的衛生習慣到均衡的飲食,都是保護自己和家人健康的重要方式。除了基本的防疫措施外,透過攝取豐富營養素💊來提升防禦力,也是有效降低感染風險的策略之一。
腸病毒旺季來臨時,請記得: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保護自己,也保護身邊的人。讓我們一起從小細節做起,打造更健康的生活環境。